商樂之間:羅瑋庭



前言
筆者初次見到Jonathan的時候,他身穿西裝,一身商界打扮。如果不知道他的背景,真以為是商界人物。不錯,他的確有「商界」背景———大學時修讀商科。其實他本身是一名音樂人,主要表演鋼琴及小提琴。而且,Jonathan更成立了音樂製作公司。究竟他為何會進修商科,而不進修音樂呢?



接觸音樂
Jonathan在五歲時,母親帶他去學鋼琴。這就是他初次接觸音樂。鋼琴是他所學的第一種樂器,直到五年級時,鋼琴老師亦教他拉奏小提琴。因為老師覺得,如果懂得小提琴,將來可以加入管弦樂團,可以在音樂上有多方面發展。起初,他學習小提琴完全是老師介紹,家人也很鼓勵才學。後來,他才發現自己是真心喜歡小提琴的。

Jonathan坦言,初級是學習小提琴最困難的時間。由於技巧不好,而且懂得彈的樂曲不多。所以只能堅持學習。但後來技術上升了,而且可以拉奏自己喜歡的歌,情況就開始輕鬆了。後來加入管弦樂團,就會愈來愈開心。

Jonathan的母親都是學鋼琴的,這對Jonathan來說,是很好的親子活動。他回憶小時候,每當他差不多學完一首樂曲,想早點知道下一首音樂是什麼時,母親就會彈給他聽。可能是因為這樣,他很快就學到很多新的樂曲,而且學到更多彈奏技巧,進步飛快。

Jonathan指,不論是鋼琴還是小提琴,都是用來表達自己,所以沒有特別偏重一樣。他覺得,小提琴與人合作的機會多,所以會夾得開心些。而鋼琴主要是獨奏。不過他在學校裡,都有很多演出機會。而且也會跟隨學校樂團,到不同地方表演。


音樂與商科
Jonathan進入大學後,入讀了工商管理,而沒有選讀音樂。他指,不讀音樂系的原因很多,但最重要的,是想有一個傳統的大學生活,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。亦因為他在小學時期,已經在演藝學院的「Junior」課程過了七八年時間。因此,他想過另一種生活,想讀「正規」大學。他更希望將來在香港發展事業,所以現在要打好人脈關係。


Jonathan坦言有想過讀音樂,還是選擇其他科目,因為他的公開試成績不錯,可以很多選擇。不過他深信玩音樂,不一定要主修音樂。他身邊有很多朋友也是如此,反而音樂演奏得更好。而另一方面,他想挑戰自己。「如果不做音樂,可以做什麼呢?」他回想在中學時期,參加了大量音樂活動,所以他想試一試有沒有其他事情都適合他,於是他決定選了商科。

Jonathan指 : 「人際關係有時比音樂技巧更重要!」他主修市場學,非常著重如何推銷自己。「一個音樂人,當然音樂技巧非常重要,但如何去推廣,都會影響了這個音樂人的發展」Jonathan認為讀音樂的人,只會著重了音樂技巧上,但會忽視了社交方法和待人處事。這些事情比音樂本身更重要。他有些朋友主修音樂,一日八小時在練琴,因此忽略了很多事情。Jonathan不喜歡長時間在封閉的地方練琴,他喜歡與人接觸。所以商科對他來說,是給他另一個選擇。

 
Jonathan對音樂仍是很執著,不會因為讀了商科,而偏重於商業層面。反而,商業知識會更幫助到他。現在Jonathan會從別人的角度去想,了解對方想要什麼。但另一方面,他要求音樂做到非常高質素。例如他對音響設備、樂器如何改編,都非常執著。他會特別找朋友去處理,盡量做到一絲不苟。有人認為,不是音樂學校畢業的樂手,藝術價值會很低,但Jonathan堅持藝術性。所以每次表演,Jonathan都有新的編排,花很多時間去排練。務求做到盡善盡美。

Jonathan在修讀商科時,他以為會進入銀行工作。在大學時期,他經常收到很多介紹工作的電郵,亦曾想過到銀行實習。但他最終沒有加入銀行,反而到其他藝術機構實習,例如香港藝術節和垂誼樂社,最後更自己成立音樂製作公司。他坦言,家人一直都懷疑,音樂公司是否做得長,亦非常擔心他的維生問題。Jonathan想出一個方法,把音樂成為事業。起初家人都很懷疑,但漸漸見到這條路可行。而且父母見到他愈做愈開心。於是,便支持Jonathan繼續他的公司。

現在很多獨立音樂人都沒有經理人,所以Jonathan覺得他們要學識做一般事務。例如 : 會計及宣傳等。另外,獨立音樂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質, 最好像他一樣,懂得兩種樂器,而且要善用社交媒體來增加知名度。
 
從古典到流行曲

這一兩年,Jonathan由玩古典音樂,轉為玩流行歌,而且更自己改編音樂。他指自己長大後,竟然喜歡上爵士樂。「不過暫時未玩到,但爵士樂會是其中一個目標。」

Jonathan指,音樂令他認識了很多朋友,帶給他很多開心的回憶。而且,音樂更讓他有很多想像空間,令他不斷思考。例如演奏一首歌,小時候演奏完後,卻沒什麼感覺。但長大後再演奏同一首歌,卻有相當不同的感覺。「音樂是隨著你的經歷,來影響你對它的感覺。小時候聽不到的東西,現在好像聽到出來。」他以巴哈的作品為例,現在每次翻聽,都覺得樂曲非常舒服。但回想小時候,只覺得這些樂曲很難學,沒有特別旋律,又不知道它的意思。但現在重聽,有一種很自癒的感覺。因為有煩躁的心,是演奏不出巴哈的味道。要放下心,讓內心平靜下來,才聽出他意思。

Jonathan坦言,他上到大學後,才開始聽流行曲。他以前不會聽流行曲的。他覺得流行曲太簡單直接,而古典音樂就有很多幻想空間。但流行曲把所有事情都告訴你,他想要多一點想像力。不過,現在他懂得享受這兩種音樂。當他想靜下來,就聽古典。當他想專心溫書時,卻聽流行曲。Jonathan指,是大學同學令他轉變的。因為同學們的推介,令他不斷接觸其他音樂。因此,他現在認為,不同音樂都是在「音樂家族」之中。作為音樂人,所有音樂都要聽。接觸不同音樂,會令思想開放。將來創作時,可以用得著。




小結
要平衡音樂與商業,並不是容易的事。因為兩者往往給人互相對立的感覺,兩者不能並存,但Jonathan做到了。他在切合商業考慮的同時,亦顧及到音樂的藝術性。

他修讀商科,原本是希望有個傳統的大學生活。現在不但願意成真,更可以把所學,用在建立自己的音樂事業上,把興趣變成事業,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事。這完全是Jonathan的智慧和福氣!

(完)

文﹕特約記者  黃增健

拍攝及場地提供﹕COZY PHOTO HUB
Previous
Previous

STEAM 四大發明:專訪伍卓賢

Next
Next

人間樂園:鄧佩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