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ALLEGRO》:音樂半年刊第 11 期

HK$70.00

Front Cover【孫穎麟:薩克管教師的執著與率性】

對本地樂迷而言,吹色士風的孫穎麟不是陌生面孔。舞台之下,Timothy 是一位薩克管教師,與不少本地音樂人一樣,教而優則演。但他也創立工作室,招呼門生,同時為大師班和音樂沙龍活動提供場地,他的身分,遠多於一位薩克管教師,也不止是一個演奏家,而連繫着這些身份的,是執著,也是率性。

Back Cover 【伍卓賢:不好定義的多棲創作人】

「伍卓賢」這個名字與不少大熱流行曲扣在一起,但在古典音樂廳裏,樂師也經常奏起他的管弦樂作品。既是作曲家,同時是笙演奏家,他又弘揚香港無伴奏合唱文化。當不少音樂製作人傾向把自己定義,習慣將自己歸類,伍卓賢他刻意走上多棲發展的路・對照 Music and Story 母分音樂類型的編採堅持,伍卓賢老師的專訪內容,也彷彿是編輯團隊的夫子自道。

港產樂器品牌系列【魏天威、劉天麟的匠人精神】

音樂奏自樂器,樂器源自工藝,工藝從外國輸入,卻有權在本地發跡。魏氏提琴創辦人魏天威在訪問中,遙看台灣奇美博物館的名琴館藏,遠眺 Stradivarius 與 Guarneri 的巔峰造詣,卻不忘壯語:「我的出品,要比它們更好。」他懷着對三十年手藝的信任,立下鴻鵠志,畢生侍奉音樂。「口琴可以是藝術品・」香港口琴品牌 Kepler Instruments 創辦人劉天麟這樣說起。為製造精度嚴謹的口琴,他將用於汽車零件生產線上的真空鑄造技術,投放在銀料製造,同時配置高性能的切削機器,力求收窄公差。眼見主流市場未理解口琴背後的技術成本,甚至不全然洞悉製作口琴的學問,劉天麟甘願拓荒。屬於劉天麟的匠人精神,是倔強。

以樂追憶大師【苦心孤詣:Ennio Morricone】、【極後返樸:Krzysztof Penderecki】

疫情期間,兩位音樂大師相繼逝世。【音外畫】欄目以音樂看視覺藝術,開卷奉獻給這個悼念專題。Ennio Morricone 為多齣經典電影配樂,尤以興 Sergio Leone 合作的意式西部片音樂總為人津津樂道;而 Krzysztof Penderecki 雖非電影配樂家,但其激進張狂的實驗創作,卻經常被古今導演採用,當中最重要的一位,叫 Stanley Kubrick,那齣電影,叫《閃靈》。

搜尋不到的心靈【瑪利灣學校的藝術搖籃】

編輯團隊積極記錄城市內的音樂普及項目,以社區音樂的鏡頭觀照音樂專題企劃的多樣性,為音樂藝術和學童情緒支援扣上關係。今期找來專研教育心理學及特殊資優教育的瑪利灣學校林泳施校長,探討位於香港南區的瑪利灣學校,如何利用藝術創意,開解學童因學業壓力產生的情緒問題。

複調:《從 ALLEGRO 說到 JAZZ ARRANGEMENT》、《螢火蟲》、《隨着歲月流動的音樂》、《致:討厭等待的你》、《抗逆打氣歌,究竟唱給誰聽?》

我們邀請了五位作家各自闡述對「Allegro」主題概念的感覺,就像五個聲部一起合唱,卻兀自眉來眼去。且看看他們如何從爵士樂、流行曲、隨身聽、電影以至學術分析的角度看待「Allegro」一詞。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。期望在芸芸眾多的文字與音符中,找到最適合你的速度和節奏。

短篇音樂原創【Basic.】

余光中先生有曰:「詩藝有賴文字,在音響上的掌握當然難比樂器的獨奏或交響,但文字富有意義和聯想,還可以經營比喻和意象,卻遠為樂器所不及。」文字的用語、意象和修辭手法,跟音樂配器、音色、結構的對照,無一不是對音樂所作的「文學召喚」。自今年七月改版以來,編輯團隊一直思索文樂對位的可能性,並於短篇原創計劃中逐步體現。蒙讀者之愛,八月下旬推出之《Basic.》讓更多惜字之人認識我們,關注我們,故團隊亦決定將這個極富紀念價值的故事,配合設計師的畫面,收錄於本期刊物中。

Quantity:
購買

Front Cover【孫穎麟:薩克管教師的執著與率性】

對本地樂迷而言,吹色士風的孫穎麟不是陌生面孔。舞台之下,Timothy 是一位薩克管教師,與不少本地音樂人一樣,教而優則演。但他也創立工作室,招呼門生,同時為大師班和音樂沙龍活動提供場地,他的身分,遠多於一位薩克管教師,也不止是一個演奏家,而連繫着這些身份的,是執著,也是率性。

Back Cover 【伍卓賢:不好定義的多棲創作人】

「伍卓賢」這個名字與不少大熱流行曲扣在一起,但在古典音樂廳裏,樂師也經常奏起他的管弦樂作品。既是作曲家,同時是笙演奏家,他又弘揚香港無伴奏合唱文化。當不少音樂製作人傾向把自己定義,習慣將自己歸類,伍卓賢他刻意走上多棲發展的路・對照 Music and Story 母分音樂類型的編採堅持,伍卓賢老師的專訪內容,也彷彿是編輯團隊的夫子自道。

港產樂器品牌系列【魏天威、劉天麟的匠人精神】

音樂奏自樂器,樂器源自工藝,工藝從外國輸入,卻有權在本地發跡。魏氏提琴創辦人魏天威在訪問中,遙看台灣奇美博物館的名琴館藏,遠眺 Stradivarius 與 Guarneri 的巔峰造詣,卻不忘壯語:「我的出品,要比它們更好。」他懷着對三十年手藝的信任,立下鴻鵠志,畢生侍奉音樂。「口琴可以是藝術品・」香港口琴品牌 Kepler Instruments 創辦人劉天麟這樣說起。為製造精度嚴謹的口琴,他將用於汽車零件生產線上的真空鑄造技術,投放在銀料製造,同時配置高性能的切削機器,力求收窄公差。眼見主流市場未理解口琴背後的技術成本,甚至不全然洞悉製作口琴的學問,劉天麟甘願拓荒。屬於劉天麟的匠人精神,是倔強。

以樂追憶大師【苦心孤詣:Ennio Morricone】、【極後返樸:Krzysztof Penderecki】

疫情期間,兩位音樂大師相繼逝世。【音外畫】欄目以音樂看視覺藝術,開卷奉獻給這個悼念專題。Ennio Morricone 為多齣經典電影配樂,尤以興 Sergio Leone 合作的意式西部片音樂總為人津津樂道;而 Krzysztof Penderecki 雖非電影配樂家,但其激進張狂的實驗創作,卻經常被古今導演採用,當中最重要的一位,叫 Stanley Kubrick,那齣電影,叫《閃靈》。

搜尋不到的心靈【瑪利灣學校的藝術搖籃】

編輯團隊積極記錄城市內的音樂普及項目,以社區音樂的鏡頭觀照音樂專題企劃的多樣性,為音樂藝術和學童情緒支援扣上關係。今期找來專研教育心理學及特殊資優教育的瑪利灣學校林泳施校長,探討位於香港南區的瑪利灣學校,如何利用藝術創意,開解學童因學業壓力產生的情緒問題。

複調:《從 ALLEGRO 說到 JAZZ ARRANGEMENT》、《螢火蟲》、《隨着歲月流動的音樂》、《致:討厭等待的你》、《抗逆打氣歌,究竟唱給誰聽?》

我們邀請了五位作家各自闡述對「Allegro」主題概念的感覺,就像五個聲部一起合唱,卻兀自眉來眼去。且看看他們如何從爵士樂、流行曲、隨身聽、電影以至學術分析的角度看待「Allegro」一詞。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。期望在芸芸眾多的文字與音符中,找到最適合你的速度和節奏。

短篇音樂原創【Basic.】

余光中先生有曰:「詩藝有賴文字,在音響上的掌握當然難比樂器的獨奏或交響,但文字富有意義和聯想,還可以經營比喻和意象,卻遠為樂器所不及。」文字的用語、意象和修辭手法,跟音樂配器、音色、結構的對照,無一不是對音樂所作的「文學召喚」。自今年七月改版以來,編輯團隊一直思索文樂對位的可能性,並於短篇原創計劃中逐步體現。蒙讀者之愛,八月下旬推出之《Basic.》讓更多惜字之人認識我們,關注我們,故團隊亦決定將這個極富紀念價值的故事,配合設計師的畫面,收錄於本期刊物中。

Front Cover【孫穎麟:薩克管教師的執著與率性】

對本地樂迷而言,吹色士風的孫穎麟不是陌生面孔。舞台之下,Timothy 是一位薩克管教師,與不少本地音樂人一樣,教而優則演。但他也創立工作室,招呼門生,同時為大師班和音樂沙龍活動提供場地,他的身分,遠多於一位薩克管教師,也不止是一個演奏家,而連繫着這些身份的,是執著,也是率性。

Back Cover 【伍卓賢:不好定義的多棲創作人】

「伍卓賢」這個名字與不少大熱流行曲扣在一起,但在古典音樂廳裏,樂師也經常奏起他的管弦樂作品。既是作曲家,同時是笙演奏家,他又弘揚香港無伴奏合唱文化。當不少音樂製作人傾向把自己定義,習慣將自己歸類,伍卓賢他刻意走上多棲發展的路・對照 Music and Story 母分音樂類型的編採堅持,伍卓賢老師的專訪內容,也彷彿是編輯團隊的夫子自道。

港產樂器品牌系列【魏天威、劉天麟的匠人精神】

音樂奏自樂器,樂器源自工藝,工藝從外國輸入,卻有權在本地發跡。魏氏提琴創辦人魏天威在訪問中,遙看台灣奇美博物館的名琴館藏,遠眺 Stradivarius 與 Guarneri 的巔峰造詣,卻不忘壯語:「我的出品,要比它們更好。」他懷着對三十年手藝的信任,立下鴻鵠志,畢生侍奉音樂。「口琴可以是藝術品・」香港口琴品牌 Kepler Instruments 創辦人劉天麟這樣說起。為製造精度嚴謹的口琴,他將用於汽車零件生產線上的真空鑄造技術,投放在銀料製造,同時配置高性能的切削機器,力求收窄公差。眼見主流市場未理解口琴背後的技術成本,甚至不全然洞悉製作口琴的學問,劉天麟甘願拓荒。屬於劉天麟的匠人精神,是倔強。

以樂追憶大師【苦心孤詣:Ennio Morricone】、【極後返樸:Krzysztof Penderecki】

疫情期間,兩位音樂大師相繼逝世。【音外畫】欄目以音樂看視覺藝術,開卷奉獻給這個悼念專題。Ennio Morricone 為多齣經典電影配樂,尤以興 Sergio Leone 合作的意式西部片音樂總為人津津樂道;而 Krzysztof Penderecki 雖非電影配樂家,但其激進張狂的實驗創作,卻經常被古今導演採用,當中最重要的一位,叫 Stanley Kubrick,那齣電影,叫《閃靈》。

搜尋不到的心靈【瑪利灣學校的藝術搖籃】

編輯團隊積極記錄城市內的音樂普及項目,以社區音樂的鏡頭觀照音樂專題企劃的多樣性,為音樂藝術和學童情緒支援扣上關係。今期找來專研教育心理學及特殊資優教育的瑪利灣學校林泳施校長,探討位於香港南區的瑪利灣學校,如何利用藝術創意,開解學童因學業壓力產生的情緒問題。

複調:《從 ALLEGRO 說到 JAZZ ARRANGEMENT》、《螢火蟲》、《隨着歲月流動的音樂》、《致:討厭等待的你》、《抗逆打氣歌,究竟唱給誰聽?》

我們邀請了五位作家各自闡述對「Allegro」主題概念的感覺,就像五個聲部一起合唱,卻兀自眉來眼去。且看看他們如何從爵士樂、流行曲、隨身聽、電影以至學術分析的角度看待「Allegro」一詞。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。期望在芸芸眾多的文字與音符中,找到最適合你的速度和節奏。

短篇音樂原創【Basic.】

余光中先生有曰:「詩藝有賴文字,在音響上的掌握當然難比樂器的獨奏或交響,但文字富有意義和聯想,還可以經營比喻和意象,卻遠為樂器所不及。」文字的用語、意象和修辭手法,跟音樂配器、音色、結構的對照,無一不是對音樂所作的「文學召喚」。自今年七月改版以來,編輯團隊一直思索文樂對位的可能性,並於短篇原創計劃中逐步體現。蒙讀者之愛,八月下旬推出之《Basic.》讓更多惜字之人認識我們,關注我們,故團隊亦決定將這個極富紀念價值的故事,配合設計師的畫面,收錄於本期刊物中。

我們目前只能安排經香港郵政運往香港各區(本地平郵或「易寄取」)或台灣(空郵),其他地區歡迎另外電郵 musicandstory.com@gmail.com 查詢。

香港(本地)可選擇:寄往府上、經香港郵政「易寄取」寄往郵政局或寄往智郵站自取。

**請務必在付款頁「地址」欄填寫你的通訊地址,又或貼上你選取的郵政局或智郵站的名稱及地址。

 

全港各區郵政局一覽:https://www.hongkongpost.hk/tc/about_us/network/post_offices/index.html#list

全港各區智郵站一覽:https://webapp.hongkongpost.hk/tc/about_us/network/ipostal_stations/index.html#list

 

**請確認已提供正確的手提電話號碼。郵件抵達後,郵政局會發出短訊通知,收件人可於短訊通知內的指定時間前往取件。

**請注意寄往郵局的郵件須於領件短訊發送後三個工作天內領取(不包括發出領件短訊當日),而寄往智郵站郵件須於領件短訊發送後48小時內領取。 

台灣讀者則請在付款頁「地址」欄填寫你的通訊地址,以讓我們將書寄到府上。